利瑪竇、海星兩校辦善意溝通講座

//

20141127

老師積極回應問題

日前,利瑪竇和海星兩所中學合作舉辦教師培訓,活動邀請美國布碌崙和諧家庭協進會總監陳偉力先生主講,圍繞“善意溝通”這個主題,並於12月舉行第二場,期望能促進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多方的善意溝通。

陳偉力先生在美國布碌崙和諧家庭協進會服務多年,也是紐約華語電臺的主講嘉賓,有著近20年家庭問題輔導經驗。講者提到,人際交往中,人們在同樣情況下大致會有兩種回應方式,善意回應和暴力回應。暴力回應帶來人際關係的疏離,而善意回應則起到連接的結果。講者希望能為聽者去建構更為清晰的善意溝通模式。

善意溝通需以下四個元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現代社會人們進行溝通時往往圍繞兩點進行表達,一是就事件本身進行溝通,二是以感受去進行溝通。人們推崇前者,因其能處理問題,但是帶來人與人的關係的疏離,如教養子女或夫妻關係的問題;若能從後者去溝通,則能拉近人與人的距離,因真正的內心表達才可打動人。
    講者還提及善意溝通時常常用到的情緒ABC理論,該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艾理斯創建,A指誘發性事件,B為個體對事件的看法,C為個人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後果。真正善意的溝通是知對方所想,知對方的內心需求,這樣才能帶來有效的溝通。人皆不喜被人責怪,當事件發生後,在未知原因時,別急下判斷,多嘗試觀察,後進行表述。最後,講者勉勵參與者,善意溝通,易學難精,從生活中養成習慣,在生命中去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