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瑪竇中學 Colégio Mateus Ricci

利瑪竇中學班主任學習壓力管理

利瑪竇中學近日為全體中小班主任進行壓力管理培訓,培訓工作坊特邀澳洲新南威爾斯省悉尼市執業臨床心理健康治療師潘國華先生主講。潘國華先生擁有超過三十年的心理健康治療的從業經驗,足跡遍佈澳洲、港澳、馬來西亞等地,他為天主教不同教區神職人員、信徒提供心理講座或工作坊,在推廣心理健康及靈性結合等方面不遺餘力。

工作坊於本校靜心閣進行,在張慧玲校長對講者表示歡迎及介紹是次培訓的意義之後,工作坊隨即開始。主講嘉賓講述因母體懷孕期間受到身心壓力而導致流產一臨床案例,提醒壓力始於胎教,有效的壓力管理十分必要。講者以冥想形式帶動聽眾進入平靜的狀態,大家閉目後以意念去聯想一顆檸檬,感受身體遇到檸檬汁水的反應,繼而分三步去進行:分別是左手邊出現不喜之人、右手邊出現喜愛之人以及當這些人消失,講者引導大家去細心感受身體不同部位出現的反應、感受,或緊張或舒緩,令參與者逐步去觸碰培訓的主旨。講者介紹了人體的自主神經系統,其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當人處於壓力狀態即交感神經起主要作用,若欲管理壓力則需注意副交感神經,而呼吸、情感、行為等方式的管理能有效促進副交感神經發生作用。他提到充足的高質量睡眠有助於緩解壓力,而冥想配搭有效的呼吸模式可令人迅速減壓。緩慢而有意識的一呼一吸,隨呼吸的進行逐層掃描身體的頭部、胸腹部、下肢,直至全身放鬆從而達至減壓。講者亦提到個人的運動經驗,運動也是相當有效的減壓方式。講座中,講者也介紹了有效表達有助於提升表達效果的研究案例,當父母希望處於“打機”狀態的兒女們停止,除了表達希望,說出原因會有更高的成功率。

講者語言幽默風趣,故事性的事例具吸引力。豐富的工作經驗令講者的故事上及富豪下至平民,有外埠有道地,飛機上、旅途中,有中國「以形補形」的傳統智慧,亦有充滿科學深度的史丹福大學教授研究事例……林林總總的事例令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大為受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