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至3月8日,利瑪竇中學張慧玲校長應邀參加在英國劍橋大學舉行的「全球教育領導與教師培訓論壇」(Global School Leadership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Conference)。本次論壇由The Unihive Education主辦,於劍橋大學Homerton College及教育學院舉行,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專家、學者及學校代表,探討教育領域的前沿議題,包括資源優化、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應用,以及建立具穩定性、包容性和生態責任的未來教學模式。
論壇前,大會舉辦了國際中學生研究提案決賽「The Unihive Future Researcher Competition」,吸引了來自全球超過150名15至18歲的中學生提交研究提案,其中23名學生進入決賽並親臨劍橋大學發表。這些提案涵蓋商業、自然科學及工程、社會科學及人文三大領域,展現了年輕一代對社會現實議題的深刻思考與創新精神。
本屆論壇以「經濟壓力下的學校領導未來及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角色」為主題,邀請了劍橋大學前副校長David Cardwell教授及教育學院前院長Geoff Hayward教授進行主題演講。David Cardwell教授介紹了大學的財務策略,強調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學校需要採取有效的財務管理措施以確保可持續發展。Geoff Hayward教授則探討了人工智能對教育發展的影響。他強調,人工智能應作為教學輔助工具,而非取代教師的主導地位。他呼籲在推動教育創新的同時,重視生態責任,並培養學生的全球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意識。此外,論壇中來自土耳其、泰國、西班牙、中東及澳門的學校代表也分享了各自的教育實踐,展示了不同地區在教育領域的創新與挑戰。
論壇後,澳門代表團參訪了劍橋公立Comberton Village College、倫敦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Imperial College、Royal College of Music、牛津大學及牛津私立D’Overbroecks中學部及國際學校部。英國教育體制特別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多語言技能,學生在放學後積極參與各類課外活動,充分體現全人教育的理念,為與會者提供了深刻的啟發。
適逢禧年,張校長和澳門代表前往多所天主教教堂朝聖,包括劍橋大學內的King’s College Chapel、Great St. Mary’s、St Botolph,以及倫敦的St Paul’s Cathedral和St Anselm & St Cecilia Church。團員在Ealing Abbey Catholic Church of St. Benedict參加主日彌撒,並於耶穌會The Church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參與聖灰禮儀,學習之餘亦與主相偕,為此次旅程增添深刻的意義。
展望未來,利瑪竇中學將成為Future Researcher Initiative學校委員會成員,進一步為師生提供更具國際化視野的教育。今年七月,九位中學生將首次參加劍橋英語夏令營,為學生創造更廣闊的學習與成長空間。






